家畜外科手术及外科学> 家畜外科学 > 第一章 外科感染

 

 
第三节 厌气性和腐败性感染

一、厌气性感染
  厌气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感染,一旦发生,预后多为慎重或不良。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预防厌气性感染的发生。

  (一)病因
  
引起厌气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杆菌(bacillus perfringens)、恶性水肿杆菌(bacillus oedematis maligni)、溶组织杆菌(bacillus histolyticus)、水肿杆菌(bacillus oedematiens)及腐败弧菌(vibrio septicus)等。
  这些致病菌均属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人畜粪便及施肥的土壤中。这些致病菌都能形成芽孢并需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气荚膜杆菌能产生大量气体,而恶性水肿杆菌能产生少量气体,其它均不产生气体。混合感染要比单一感染严重。战时较平时多发,因为火器创时有许多因素能助长厌气性感染的发生。
  1.缺氧的条件 所有厌气性感染的致病菌均在缺氧的条件下容易生长繁殖。因此由弹片及子弹所引起的盲管创、深刺创、有死腔的创伤、创伤切开和坏死组织切除不彻底、紧密的棉纱填塞、创伤的密闭缝合等就成为厌气性感染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混合感染时,特别是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因需氧菌消耗了氧,这就给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2.软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的大量挫灭 厌气性感染主要发生在软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内。肌肉组织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及蛋白质,当它们挫灭坏死而丧失血液供应时,厌氧菌则易于生长繁殖,并容易感染。
  3.局部解剖学的特点 臂部、肩胛部、颈部肌肉的肌肉层很厚,外面又有致密的深筋膜覆盖,因此当这些部位发生较严重的损伤时,即容易造成缺氧的条件,再加上大量的肌肉组织挫灭,这就给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家畜常发生在头部,多因吃入尖锐物体刺伤口腔深部组织而感染本病。
  4.常被厌氧菌污染的部位 (肛门附近和阴囊周围及后肢)发生损伤,及创内留有被土壤菌污染的异物时容易发生厌气性感染。
  5.有机体的防卫机能降低 大失血、过劳、营养不良、维生素不足及慢性传染病所致的全身性衰竭是容易发生厌气性感染的内因。

  (二)分类
  
临床上常将厌气性感染分为厌气性脓肿、厌气性(气性)坏疽、厌气性(气性)蜂窝织炎、恶性水肿及厌气性败血症。其中常见的是厌气性坏疽及厌气性蜂窝织炎。
  厌气性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以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而后者则主要是出现炎症反应。厌气性感染时局部的典型症状是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的坏死及腐败性分解、水肿和气体的形成(大部分厌气性感染)、血管栓塞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淋巴循环障碍。局部肌肉呈煮肉样,切割时无弹性,不收缩,几乎不出血。血管栓塞是厌气性感染的一个重要的病理解剖学症状,血栓是由于毒素对脉管壁的影响(结果可发生脉管壁的坏死)以及血液易于凝固等原因所引起。
  水肿的组织开始有热感,疼痛剧烈,但以后局部变凉,疼痛的感觉也降低甚至消失,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纤维及其末梢发生坏死的结果。
  厌气性(气性)坏疽时,初期局部出现疼痛性肿胀,并迅速向外扩散,以后触诊肿胀部则出现气性捻发音。从创口流出少量红褐色或不洁带黄灰色的液体。肌肉呈煮肉样,失去其固有的结构,最后由于坏死溶解而呈黑褐色。病畜出现严重的全身紊乱。

图1-3-01
图1-3-02

  (三)症状
  
最常发生于头部。初期,创伤周围出现水肿和剧痛,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图1-3-01)。几个小时后水肿迅速向周围扩散,使头部变形,形如河马(图1-3-02)。水肿是由于腐败性感染的炎症区内大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有时继发腐败性分解,血液循环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创伤表面分泌液呈红褐色,有时混有气泡,具有坏疽恶臭的腐败液。创内的坏死组织变为绿灰色或黑褐色。肉芽组织发绀且不平整,因毛细血管脆弱,接触肉芽组织时,容易出血。有时因动脉壁受到腐败性溶解而发生大出血。腐败性感染时常伴发筋膜和腱膜的坏死以及腱鞘和关节囊的溶解。
  腐败性感染时,由于病畜经感染灶吸收了大量腐败分解有毒产物和各种毒素,因而体温显著升高,并出现严重的全身性紊乱。

  (四)治疗
  
病灶应广泛切开,以利于空气的流通,尽可能地切除坏死组织,用氧化剂、氯制剂及酸性防腐液处理感染病灶。
  1.手术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为厌气性感染后,对患部应立即进行广泛而深的切开,一直达到健康组织部分。尽可能地切除坏死组织,除去被污染的异物,消除脓窦,切开筋膜及腱膜。手术的目的是减低组织内压,消除静脉瘀血,改善血液循环,排出毒素并造成一个不利于厌气性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用大量的3%过氧化氢溶液、0.5%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中性盐类高渗溶液及酸性防腐液冲洗创口。
  3.创口不缝合,进行开放疗法。
  4.全身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及其它防治败血症的有效疗法和对症疗法。

  (五)预防
  
厌气性感染常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其要点是手术时必须严格地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凡有可能被厌气菌污染的敷料和器械必须严格消毒。术野和手也要作好消毒工作。对深的刺创必须进行细致的外科处理,必要时应扩开创口,通畅引流,尽可能地切除坏死组织并用上述的氧化剂冲洗创口。此外应对病畜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有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腐败性感染
  腐败性感染的特点是局部坏死,发生腐败性分解,组织变成粘泥样无构造的恶臭物。表面被浆液性血样污秽物(有时呈褐绿色)所浸润,并流出初呈灰红色后变为巧克力色发恶臭的腐败性渗出物。

(一)病因
  
引起本病的致病菌主要有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产芽孢杆菌(bacillus sporo genes)、腐败杆菌(bacillus putrificus)、大肠杆菌(bacillus coli)及某些球菌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上述的厌氧菌常与之发生混合感染。内源性腐败性感染可见于肠管损伤、直肠炎及肠管陷入疝轮而被箝闭时。外源性腐败性感染常发生于创内含有坏死组织,深创囊或有可阻断空气流通的弯曲管道的创伤。

(二)症状
  
初期,创伤周围出现水肿和剧痛。水肿是由于腐败性感染的炎症区内大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有时继发腐败性分解,因而血液循环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创伤表面分泌液呈红褐色,有时混有气泡,具有坏疽恶臭。创内的坏死组织变为灰绿色或黑褐色,肉芽组织发绀且不平整。因毛细血管脆弱故接触肉芽组织时,容易出血。有时因动脉壁受到腐败性溶解而发生大出血。腐败性感染时常伴发筋膜和腱膜的坏死以及腱鞘和关节囊的溶解。
  腐败性感染时,由于病畜经感染灶吸收了大量腐败分解有毒产物和各种毒素,因而体温显著升高,并出现严重的全身性紊乱。

(三)治疗及预防
  
病灶应广泛切开,以利于空气的流通,尽可能地切除坏死组织,用氧化剂、氯制剂及酸性防腐液处理感染病灶。
  腐败性感染的预防在于早期合理扩创,切除坏死组织,切开创囊,通畅引流,保证脓汁和分解产物能顺利排出,并保证空气能自由地进入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