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外科手术及外科学> 家畜外科手术学 > 第五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四节 缝合

二、打结
  打结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正确而牢固地打结是结扎止血和缝合的重要环节,熟练地打结,不仅可以防止结扎线的松脱而造成的创伤哆开和继发性出血,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图5-4-02

  (一)结的种类
  常用的结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
  1.方结 又称平结。是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用于结扎较小的血管和各种缝合时的打结,不易滑脱。
  2.三叠结 又称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较牢固,结扎后即使松脱一道,也无妨;但遗留于组织中的结扎线较多。三叠结常用于有张力部位的缝合,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
  3.外科结 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使摩擦面增大,故打第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此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肤缝合。在打结过程中常产生的错误结,有假结和滑结两种。
  4.假结(斜结) 此结易松脱。
  5.滑结 打方结时,两手用力不均,只拉紧一根线,虽则两手交叉打结,结果仍形成滑结,而非方结,亦易滑脱,应尽量避免发生。各种结如
图5-4-02

图5-4-03 图5-4-04 图5-4-05
图5-4-06

  (二)打结方法
  常用的有三种,即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
  1.单手打结 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简便迅速。左右手均可打结。虽各人打结的习惯常有不同,但基本动作相似。
  2.双手打结 除了用语一般结扎外,对深部或张力大的组织缝合,结扎较为方便可靠。(图5-4-03视频042
  3.器械打结 用持针钳或止血钳打结。适用于结扎线过短、狭窄的术部、创伤深处和某些精细手术的打结。方法是把持针钳或止血钳放在缝线的较长端与结扎之间,用长线头端缝线环绕血管钳一圈后,再打结即可完成第一结,打第二结时用相反方向环绕持针钳一圈后拉紧,成为方结。(图5-4-04视频043

  (三)打结注意事项
  1.打结收紧时要求三点成一线,即左、右手的用力点与结扎点成一直线,不可成角向上提起,否则使结扎点容易撕脱或结松动。
  2.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第一结和第二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即两手需要交叉,否则即成假结。如果两手用力不均,可成滑结。
  3.用力均匀,两手的距离不宜离线太远,特别是深部打结时,最好用两手食指伸到结旁,以指尖顶住双线,两手握住线端,徐徐拉紧,否则易松脱(图5-4-05)。埋在组织内的结扎线头,在不引起结扎松脱的原则下,剪短以减少组织内的异物。丝线、棉线一般留3~5mm,较大血管的结扎应略长,以防滑脱,肠线留4~6mm,不锈钢丝5~10mm,并应将钢丝头扭转埋入组织中。
  4.正确的剪线方法是术者结扎完毕后,将双线尾提起略偏术者的左侧,助手用稍张开的剪刀尖沿着拉紧的结扎线滑至结扣处,再将剪刀稍向上倾斜,然后剪断,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留线头的长短(图5-4-06)。如此操作比较迅速准确。

图5-4-07 图5-4-08 图5-4-09
图5-4-11 图5-4-12
图5-4-10 图5-4-13 图5-4-14

三、软组织的缝合
  动物的软部组织的缝合模式很多,缝合模式的分类应该根据下列条件:
  (1)缝合器官组织的解剖学特征。
  (2)缝合的方式使组织获得对接、内翻或外翻。
  (3)缝合的方式要求能够抵销不同器官组织的张力强度。
  (4)缝合的类型一般实行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
  当前兽医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技术将软组织缝合模式分为三个方面。
  (一)对接缝合(appositional suture pattern)
  1.单纯间断缝合(simple interrupted suture) 单纯间断缝合或称为结节缝合,是最古老、最常用的缝合方式。缝合时,将缝针引入15~25cm缝线,于创缘一侧垂直刺入,于对侧相应的部位穿出打结。每缝一针,打一次结(图5-4-07)。缝合要求创缘密切对合。缝线距创缘距离,根据缝合的皮肤厚度来决定,小动物3~5mm,大动物0.8~1.2cm。缝线间距要根据创缘张力来决定,使创缘彼此对合,一般间距0.5~1.5cm。打结在切口一侧,防止压迫切口。用于皮肤、皮下织、筋膜、粘膜、血管、神经、胃肠道缝合。
  优点:操作容易,迅速。在愈合过程中,即使个别缝线断裂,其他邻近缝线不受影响,不致整个创面裂开。能够根据各种创缘的伸延张力正确调整每个缝线张力。如果创口有感染可能,可将少数缝线拆除排液。对切口创缘血液循环影响较小,有利于创伤的愈合。
  缺点:需要较多时间,使用缝线较多。(视频044
  2.单纯连续缝合(simple continuous suture) 单纯连续缝合是用一条长的缝线自始至终连续地缝合一个创口,最后打结。第一针和打结操作同结节缝合,以后每缝一针以前,对合创缘,避免创口形成皱褶,使用同一缝线以等距离缝合,拉紧缝线,最后留下线尾,在一侧打结(图5-4-08)。常用于具有弹性、无太大张力的较长创口。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血管、胃肠道缝合。
  优点:节省缝线和时间,密闭性好。
  缺点:一处断裂,全部缝线拉脱,创口哆开。(视频045
  3.表皮下缝合(subcuticular closure) 这种缝合如图5-4-09所示,适用于小动物表皮下缝合。缝合在切口一端开始,缝针刺入真皮下,再翻转缝针刺入另一侧真皮,在组织深处打结。应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平行切口。最后缝针翻转刺向对侧真皮下打结,埋置在深部组织内。一般选择可吸收性缝合材料。
  优点:能消除普通缝合针孔的小瘢痕。操作快,节省缝线。
  缺点:具有连续缝合的缺点。这种缝合方法张力强度较差。(视频046
  4.压挤缝合法(crushing,gambee suture) 压挤缝合用于肠管吻合的单层间断缝合法。犬猫肠管吻合的临床观察认为,该法是很好的吻合缝合法,也用于大动物的肠管吻合。
  压挤缝合法如图5-4-10所示。缝针刺入浆膜、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进入肠腔。在越过切口前,从肠腔再刺入粘膜到粘膜下层。越过切口,转向对侧,从粘膜下层刺入粘膜层进入肠腔。在同侧从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到浆膜刺出肠表面。两端缝线拉紧、打结。这种缝合是浆膜、肌层相对接;粘膜、粘膜下层内翻。这种缝合是肠组织本身组织的相互压挤,具有良好的防止液体泄漏,肠管吻合的密切对接和保持正常的肠腔容积。
  5.十字缝合法(cross mattress suture) 这种缝合法如图5-4-11所示。第一针开始,缝针从一侧到另一侧作结节缝合,第二针平行第一针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切口,缝线的两端在切口上交叉形成X型,拉紧打结。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6.连续锁边缝合法(interlocking suture) 这种缝合方法与单纯连续缝合基本相似。在缝合时每次将缝线交锁(图5-4-12)。此种缝合能使创缘对合良好,并使每一针缝线在进行下一次缝合前就得以固定。多用于皮肤直线形切口及薄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缝合。

图5-4-15 图5-4-16 图5-4-17

  (二)内翻缝合(inverting suture patterns) 内翻缝合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器官的缝合。
  1.伦勃特(Lembert)氏缝合法 伦勃特氏缝合法是胃肠手术的传统缝合方法。又称为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分为间断与连续两种,常用的为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在胃肠或肠吻合时,用以缝合浆膜肌层。
  A.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浆膜及肌层即行打结,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图5-4-13)。
  B.连续伦勃特氏缝合法 于切口一端开始,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再用同一缝线作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图5-4-14)。其用途与间断内翻缝合相同。(视频047
  2.库兴(Cushing)氏缝合法 又称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这种缝合法是从伦勃特氏连续缝合演变来的。缝合方法是于切口一端开始先做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再用同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图5-4-15)。适用于胃、子宫浆膜肌层缝合。
  3.康乃尔(Conned)氏缝合法 这种缝合法与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相同,仅在缝合时缝针要贯穿全层组织,当将缝线拉紧时,则肠管切面即翻向肠腔(图5-4-16)。多用于胃、肠、子宫壁缝合。(视频048
  4.荷包缝合 即作环状的浆膜肌层连续缝合。主要用于胃肠壁上小范围的内翻缝合,如缝合小的胃肠穿孔。此外还用于胃肠、膀胱造瘘等引流固定的缝合方法(图5-4-17)。(视频049

图5-4-18 图5-4-19
图5-4-20 图5-4-21

  (三)张力缝合(tension suture)
  1.间断垂直褥式缝合(interrupt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 这种缝合如图5-4-18所示。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是一种张力缝合。针刺入皮肤,距离创缘约8mm,创缘相互对合,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刺出皮肤,然后缝针翻转在同侧距切口约4mm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距切口约4mm刺出皮肤,与另一端缝线打结,该缝合要求缝针刺入皮肤时,只能刺入真皮下,接近切口的两侧刺入点要求接近切口,这样皮肤创缘对合良好,不能外翻。缝线间距为5mm。
  优点:该缝合方法比水平褥式缝合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对创缘的血液供应影响较小。
  缺点:缝合时,需要较多时间和较多的缝线。
  2.间断水平褥式缝合(interrupted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 这种缝合如图5-4-19所示。间断水平褥式缝合是一种张力缝合,特别适用于马、牛和犬的皮肤缝合。针刺入皮肤,距创缘2~3mm,创缘相互对合,越过切口到对侧相应部位刺出皮肤,然后缝线与切口平行向前约8mm,再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刺出皮肤,与另一端缝线打结。该缝合要求,缝针刺入皮肤时,要求刺在真皮下,不能刺入皮下组织,这样皮肤创缘对合才能良好,不出现外翻(图5-4-20)。根据缝合组织的张力,每个水平褥式缝合间距为4mm。
  优点:使用缝线较节省,操作速度较快。该缝合具有一定抗张力条件,对于张力较大的皮肤,可在缝线上放置胶管或纽扣,增加抗张力强度。
  缺点:该缝合方法对初学者操作较困难。根据水平褥式缝合的几何图形,该缝合能减少创缘的血液供应。(视频050
  3.近远——远近缝合(near far-far near suture) 这种缝合如图5-4-21所示。近远——远近缝合是一种张力缝合。第一针接近创缘垂直刺入皮肤,越过创底,到对侧距切口较远处垂直刺出皮肤。翻转缝针,越过创口到第一针刺入侧,距创缘较远处,垂直刺入皮肤,越过创底,到对侧距创缘近处垂直刺出皮肤,与第一针缝线末端拉紧打结。
  优点:该缝合方法创缘对合良好,具有一定抗张力强度。
  缺点:切口处有双重缝线,需要缝线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