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外科手术及外科学> 家畜外科手术学 > 第五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四节 缝合

四、各种软组织的缝合技术
  (一)皮肤的缝合 缝合前创缘必须对好,缝线要在同一深度将两侧皮下组织拉拢,以免皮下组织内遗留空隙,滞留血液或渗出液易引起感染。两侧针眼离创缘1~2cm,距离要相等。皮肤缝合采用间断缝合,缝合反应在创缘侧面打结,打结不能过紧。皮肤缝合完毕后,必须再次将创缘对好。(视频044

  (二)皮下组织的缝合 缝合时要使创缘两侧皮下组织相互接触,一定要消除组织的空隙。使用可吸收性缝线,打结应埋置在组织内。

  (三)筋膜的缝合 筋膜缝合应根据其张力强度。筋膜的切口应该与张力线平行,而不能垂直于张力线。所以,筋膜缝合时,要垂直于张力线,使用间断缝合。大量筋膜切除或缺损时,缝合时使用垂直褥式或远近一近远等张力缝合法。

  (四)肌肉的缝合 肌肉缝合要求将纵行纤维紧密连接,瘢痕组织生成后,不能影响肌肉收缩功能。缝合时,应用结节缝合分别缝合各层肌肉。当小动物手术时,肌肉一般是纵行分离而不切断,因此,肌肉组织经手术细微整复后,可不需要缝合。对于横断肌肉,因其张力大,应该在麻醉或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连同筋膜一起缝合,进行结节缝合或水平褥式缝合。(视频051

  (五)腹膜的缝合 马的腹膜薄且不易耐受缝合,应连同部分肌肉组织缝合腹膜。犬的腹膜具有特殊性质,缝合时可以考虑单层腹膜缝合。腹膜缝合必须完全闭合,不能使网膜或肠管漏出或钳闭在缝合切口处。(视频045

图5-4-22

  (六)血管的缝合 血管缝合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血栓形成。操作要轻巧、细致、不得损伤血管壁。血管端端吻合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血管内膜紧密相对,因此,血管的边缘必须外翻(图5-4-22),让内膜接触,外膜不得进入血管腔。缝合处不宜有张力,血管不能有扭转。血管吻合时,应该用弹力较低的无损伤的血管夹阻断血流。缝合处要有软组织覆盖。

  (七)神经的缝合 神经缝合应具备的条件:操作要轻柔;有精细的缝合器械;神经横断面要准确对合,避免神经鞘内和神经周围出血;缝合时,不能损伤神经组织。
  神经断裂后,远侧端神经变性,神经断端缝合后,近端神经轴伸入远端,近端神经纤维在没有瘢痕、血块、异物时开始伸入远端,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外周神经损伤断裂后,缝合愈早,功能恢复的希望愈大。创口清净,神经断裂面整齐是缝合效果良好的有利条件。创口感染;有严重的关节僵直,肌肉重度萎缩;神经缺损过大,缝合张力无法解除时不能进行神经缝合。
  神经缝合依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端端缝合和部分端端缝合两种。

图5-4-23 图5-4-24


  1.端端缝合 用以修复神经干完全断裂。对新鲜损伤,经清创后,用利刃修切神经干两断端使断面整齐,然后在神经两端的内外侧各缝一针,作固定牵引线,按2~3mm左右的针距,2mm左右的边距用细丝线作结节或单纯连续缝合。前侧缝合完毕后,调换固定缝线,使神经翻转180°,以同法缝合后侧(图5-4-23)。缝合后,神经置于健康肌肉或皮下组织内覆盖。
  2.部分端端缝合 用于修复部分断裂的神经干,对新鲜的神经部分切割断面整齐者,可直接作结节缝合。反之,用利刃切除损伤部分,再行部分端端缝合。
  对晚期神经部分断裂伤,应将神经充分显露并游离出来,在健康与损伤的交界处,纵切神经外膜,仔细地分开损伤与正常的神经束,切除神经纤维瘤或疤痕组织,将两断端对合后作结节缝合(图5-4-24)。缝合时要消除部分张力,以免断端接触不良妨碍神经再生。

图5-4-25

  (八)腱的缝合 腱的断端应紧密连结,如果末端间有裂缝被结缔组织填补,将影响腱的功能。操作要轻柔,不能使腱的末端受到挫伤而引起坏死。缝合部位周围粘连,会妨碍腱愈合后的运动。因此,腱的缝合要求腱鞘要保留或重建,腱、腱鞘和皮肤缝合部位,不要相互重迭,以减少腱周围的粘连,手术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腱的缝合使用白奈尔氏(Bunnell)缝合,缝线放置在腱组织内,保持腱的滑动机能(图5-4-25)。腱鞘缝合使用结节缝合,和非吸收性缝合材料,特别使用特制的细钢丝缝合。肢体固定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要进行肢体固定三周,使缝合的腱组织不能有任何张力。

  (九)空腔器官缝合 空腔器官(胃、肠、子宫、膀胱)缝合,根据空腔器官的生理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缝合时要求良好的密闭性,防止内容物泄漏;保持空腔器官的正常解剖组织学结构和蠕动收缩机能。因此,对于不同动物和不同器官,缝合要求是不同的。
  犬、猫胃缝合:胃内具有高浓度的酸性内容物和消化酶。缝合时要求良好的密闭性,防止污染,缝线要保持一定的张力强度,因为术后动物呕吐或胃扩张对切口产生较强压力,术后胃腔容积减少,对动物影响不大。因此,胃缝合第一层连续全层缝合或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第二层缝合在第一层缝合上面,采用浆肌层间断或连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
  小肠缝合:小肠血液供应好,肌肉层发达,其解剖特点是低压力导管,而不是蓄水囊。内容物是液态的,细菌含量少。小肠缝合后3~4h,纤维蛋白覆盖密封在缝线上,产生良好的密闭条件,术后肠内容物泄漏发生机会较少。由于小肠肠腔较小,缝合时防止肠腔狭窄是重要的。马的小肠缝合可以使用内翻缝合,但是要避免较多组织内翻引起肠腔狭窄。小动物(犬、猫)的小肠缝合使用单层对接缝合。常用压挤缝合法能达到良好对接,不易发生泄漏、狭窄和感染。缝合切口愈合快,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沉积,反应轻微,愈合后瘢痕较小,肠腔直径变化很小。
  大肠缝合,大肠内容物是固态,细菌含量多。大肠缝合并发症是内容物泄漏和感染。内翻缝合是唯一安全的方法。内翻缝合浆膜与浆膜对合,防止肠内容物泄漏,并能保持足够的缝合张力强度。内翻缝合采用第一层连续全层或连续水平内翻缝合,第二层采用间断垂直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内翻缝合部位血管受到压迫,血流阻断,术后第三天粘膜水肿、坏死,第五天内翻组织脱落。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保持接合强度。术后14天左右瘢痕形成,炎症反应消失。
  子宫缝合:剖腹取胎术实行子宫缝合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子宫缝合不良会导致母畜不孕,术后出血和腹腔内粘连。
  如果因为子宫扭转实行剖腹取胎术,怀疑子宫血管有血栓形成,应该做子宫活力试验。子宫活力试验是给马静脉注射20~30单位催产素,观察子宫是否出现收缩。如果整个子宫出现收缩,证明子宫活力正常,如果局部不出现收缩,证明局部出现血栓,丧失活力。
  母马子宫缝合前,应该在子宫切口边缘上,应用肠线全层连续压迫缝合,其目的是为了止血。因为马的子宫内膜很松散地附着在肌层上,大的内膜下静脉不能自然止血。因此,需要在子宫缝合前对子宫切口边缘做连续压迫缝合。然后,应用双层内翻缝合与牛子宫缝合相似。
  母牛子宫缝合,首先在子宫浆膜面做斜行刺口,使第一个结埋置在内翻的组织内,然后连续库兴氏缝合,每一针都作斜行刺入,但是不穿透子宫内膜。浆膜与浆膜紧密对合,缝线埋置在内翻的组织内,而连续缝合的最后一个结也要求埋置在组织内,不使其暴露在子宫浆膜表面。这种缝合方法,使缝线不但不能在子宫表面暴露,而且也不在子宫内膜露出。所以,该法能防止缝线和打结与内脏器官粘连,特别是缝线和打结不露在子宫内膜面上,不易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资料证明,该法使剖腹产后生育率明显提高。
  空腔器官缝合的缝合材料选择是重要的,应该选择吸收性缝合材料,常使用聚乙醇酸缝线,具有一定张力强度,有特定的吸收速率,不易受蛋白水解酶或感染影响,操作方便。但是不宜暴露到膀胱和尿道内。铬制肠线也常用于胃肠道手术,但是不能暴露到胃肠道内,否则易受到胃、肠酶的作用很快丧失张力强度。丝线常用于空腔器官缝合,操作方便,打结确实。但是易发生感染,因此应该注意无菌技术。丝线用于膀胱和胆囊缝合时,不要暴露到膀胱和胆囊内,以防诱发结石形成。
  犬、猫空腔器官缝合时,要求使用小规格缝线,因为大规格缝线,通过组织时,对组织损伤严重。空腔器官缝合时,最好使用无损伤性缝针,圆体针,以减少组织损伤。

图5-4-26

  (十)实质器官缝合 实质器官包括肝、肾、脾等组织。由于不同的器官组织解剖结构不同,其缝合方法是不同的。脾脏组织非常脆弱,如果脾脏损伤时,不能缝合,只有实行脾脏摘除术。肝脏的缝合分为两种情况:浅表裂创,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可用1~0号肠线作结节缝合修补,每针相距1~1.5cm。较深裂创,可作褥式缝合。肝组织小范围缺损,可在创面填塞带蒂大网膜后,再以1~0号肠线作创口两侧贯穿缝合,缝线先穿过大网膜,后穿过肝实质。肝组织完全断裂,创面有活动性出血,应该先结扎出血点,将血管从创面钝性分离,结扎。然后以1~0号肠线平行创缘作一排褥式缝合,再在上述褥式缝合外方,以1~0号肠线作两侧贯穿缝合,使创口对合(图5-4-26)。
  肾脏缝合,肾组织切开后,对小的出血点,压迫止血即可,然后用手指将两瓣切开肾组织紧密对合,轻轻压迫,内纤维蛋白胶接起来,不需要肾组织褥式缝合,只需要连续缝合肾脏被膜,称为无缝合肾切开闭合性。

五、骨缝合
  骨缝合是应用不锈钢丝或其他金属丝进行全环扎术和半环扎术。
  (一)全环扎术(full-c/~rclage) 全环扎术是应用不锈钢丝紧密缠绕360度,固定骨折断端。全环扎术适用于斜骨折长度大于骨直径两倍以上,不适用短的斜骨折。骨折断片能充分整复。适用于圆柱形骨,例如股骨、肱骨、胫骨等,如果用于圆椎形骨,容易滑脱,应该在骨皮质上作成缺口。配合骨髓针内固定,效果最好。不适用于应用邻近关节和骨骺端的固定。一个金属丝不能同时固定邻近的两个骨,例如桡骨和尺骨。 全环扎术必须同时由两个金属丝固定,间距不少于lcm,距骨折断端不少于5mm(图5-4-27)。骨折处固定只应用一个金属丝缠绕不确实,容易滑脱。

图5-4-27 图5-4-28

  (二)半环扎术(hemicerclage) 金属丝通过每个骨断片钻成小孔,将骨折端连接、固定称为半环扎术。金属丝从皮质穿入骨髓腔,由对侧骨折断片皮质出口,然后两个金属末端拧紧(图5-4-28)。这种方法容易出现骨断片旋转。配合螺钉固定,可以避免骨断片旋转。
  组织缝合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目前外科临床中所用的缝线(可吸收或不吸收的)对机体来讲均为异物,因此在缝合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缝线的用量。
  2.缝线在缝合后的张力与缝合的密度(即针数)成正比,但为了减少伤口内的异物,缝合的针数不宜过多,一般间隔为1~1.5cm,使每针所加于组织的张力相近似,以便均匀地分担组织张力。缝合时不可过紧或过松,过紧引起组织缺氧,过松引起对合不良,以致影响组织愈合。皮肤缝合后应将积存的液体排出,以免造成皮下感染和线结脓肿。
  3.连续缝合虽有力量分布均匀、抗张力较用间断缝合强的优点,但一处断裂则全部缝线松脱,伤口裂开。
  4.组织应按层次进行缝合,较大的创伤要由深而浅逐层缝合,以免影响愈合或裂开。浅而小的伤口,一般只作单层缝合,但缝线必须通过各层组织,缝合时应使缝针与组织呈直角刺入,拔针时要按针的弧度和方向拔出。
  5.根据腔性器官的生理解剖和组织学上的特点,缝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缝合时要求闭合性好,不漏气不透水,更不能让内容物溢入腹腔,保持原有的收缩功能,为此,缝合时应尽量采用小针、细线,缝合组织要少,除第一道作单纯连续缝合外,对于肠管,第二道一般讲不宜作一周性的连续缝合,以免形成一个缺乏弹性的瘢痕环,收缩后发生狭窄,影响功能,腔性器官缝合的基本原则是使切开的浆膜向腔体内翻,浆膜面相对,借助于浆膜上的间皮细胞在受损后析出的纤维蛋白原,在酶的作用下很快凝固为纤维蛋白粘附在缝合部,修补创伤,为此,在第二道缝合时均应以浆膜对浆膜的内翻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