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饲养宠物犬有益于女性身心健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玛氏宠物护理学院   发布者:wiran
热度0票  浏览7次 时间:2019年6月05日 10:33
1问题提出

1.1现代社会里宠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人与动物相互接触已有数千年之久,最早有关犬能够帮助病人康复的描述见于公元前九世纪希腊诗人荷马的作品。据说现代动物疗法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通过美国心理学家博里斯.勒文森的研究工作而兴起的。勒文森早期有关动物疗法的研究工作,推动了对动物治疗过程的研究以及对普通家庭饲养宠物是否有益健康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往往涉及人与宠物相互交流过程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饲养宠物者与情况相仿而不饲养宠物者的对比。

朋友、家庭及社会生活的品味都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宠物与朋友和家人的作用相同,同样可增进人类的健康。


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项对饲养宠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证明,饲养宠物的心脏病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一年内存活机率要高出不饲养宠物的病人。在饲养宠物的病人中仅有6%的人在一年内去世,而不饲养宠物的病人中去世者占28%(乔.威尔斯,伊恩.罗宾逊,1999)。Friedman (1995)的研究再次验证了这一结果。定时遛狗增加主人的活动量,可能对促进健康发挥了作用。但是,一个心脏病护理中心发现,饲养狗以外的其它宠物病人在一年内的存活率也高于不饲养宠物的病人。众所周知,心脏病发作的严重程度密切关系到病人的存活率;然而,难道发病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前病人是否饲养宠物相关吗?研究显示,饲养宠物不会降低心脏病发作的严重程度,这说明饲养宠物的心脏病人之所以更有可能存活下来,是因为宠物增强了主人的康复能力(乔.威尔斯,伊恩.罗宾逊,1999)。

正当美国在研究犬对人的治疗作用的同时,英国却在研究饲养虎皮鹦鹉对老人可能带来的助益。研究人员评估了研究对象在饲养鹦鹉前后的社会及心理状态。五个月后,发现这些鹦鹉主人对其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所改善。鸟成为谈话的焦点,其中一例还表明,由于养鸟招来孩子们参观,因而增加了主人与社会的接触。对于居住在家里而身体有病的老年人来说,动物成了他们的伴侣,并可改善与邻里的关系。这种相互间的交流可弥补由于家人和朋友来访次数减少而造成的缺憾。证据表明,家里饲养动物还使亲朋好友的来访更加充满情趣(乔.威尔斯,伊恩.罗宾逊,1999)。

Anderson(1992)等人曾在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对心脏病危险因素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根据是否饲养宠物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比较,此次调研的被试人数是5741人,年龄在20-60岁。结果发现:宠物拥有者的收缩压和血浆甘油三酯显著低于没饲养宠物的人。调研中还考虑到生活习惯因素对增加心脏病危险的作用。饲养宠物者的生活习惯并不总是比不饲养宠物者更健康,因此,生活习惯的差异不能成为造成两组人员危险因素不同的唯一原因。饲养宠物者与不饲养宠物者之间在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区别也不是主要因素。

在Siegel(1990)对938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的一项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收入、雇佣状况、社会网络卷入、慢性病这些变量后,拥有宠物的被试看医生的次数显著低于没养宠物的人。

1994年在德国,1996年在澳大利亚,Headey分别进行了“宠物拥有与医疗费用节省关系的研究”,两项研究的被试均从全国范围内随机取样获得,研究结果如下:

a.在澳大利亚,发现五十四岁以上年龄段中,饲养狗和猫的被试去医院的次数明显少于不饲养宠物者。

b.在德国,饲养猫和狗的人与不饲养这些动物的人相比,每年就诊的次数要少16%,而住院的天数要少21%,这种现象在65岁以上男性群体中尤为突出。

Serpell(1991)及其同事做过一项10个月追踪的预期研究,探究宠物拥有给人类身体健康及行为带来的好处。在他们招募的被试中,71人从宠物收容所或宠物饲养场获得了一只宠物(狗或猫),另外26名被试作为对照组。在获得宠物一个月时,宠物获得组的犯轻微疾病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从有30个题目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30)的得分上看,宠物获得组在获得宠物6个月后,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Raina(1999)和他的研究小组在一项持续了一年的纵向研究报告中说,不饲养宠物的被试比养宠物的被试身体健康变得更糟了。

由于饲养宠物可明显有益人体健康,人们就对产生这种效益的原因发生兴趣,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有人认为宠物对其饲养者的健康并不造成影响。或许是某种未知的因素对一些人发挥作用,促进他们拥有健康并乐于饲养宠物。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似乎不符合事实。因为不少研究是采取对比方式进行试验的,例如选择在生活习惯、社会和经济地位及受教育程度都相似的饲养宠物和不饲养宠物的人进行对照,也有人对饲养宠物有益心血管健康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工作压力最大的人最容易得心脏病,而他们恰好因为工作关系而无法饲养,因而导致了以上结论。然而最近对一组饲养宠物和不饲养宠物的人进行的分析证明,工作压力沉重的人同其他人一样也可以饲养宠物。这说明饲养宠物的作用是真实的。

Judith M.Siegel(1990)曾对938名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过一个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考察宠物对其主人疾病行为(看医生的次数)的调节作用。他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最初的健康状况后,宠物主人所报告的他们在一年内看医生的次数比不养宠物的人少。而且,宠物看起来为处在应激期的主人提供了帮助。对于那些不养宠物的被试,第一次测试前的应激事件的堆积与其后来增加的就医次数之间是相关的,而对于那些拥有宠物的被试却无这种关系的存在。特别是狗的主人,狗缓冲了应激生活事件对其主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饲养宠物的有益作用可能是间接性的。例如,宠物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这反过来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宠物主人有更多更满意的社会交流,带狗散步的人与独自散步的人相比,同别人尤其是同其他遛狗的人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由于饲养伴侣动物并与它们交流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而产生有益作用。英国对宠物帮助丧偶人士克服悲痛、调整生活习惯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对饲养宠物者和不饲养宠物者两组人进行了对照试验。在失去亲人后的三个月内,这两组人的心态显著不同,饲养宠物者痛哭和失眠的情形要少得多。在六个月内情况也明显不同。但在十一个月后两组人的差别就减少到不明显的程度,说明这两组人都适应了失去亲人的生活。这证明宠物可帮助失去亲人者克服初期的痛苦,这是宠物作为人类伴侣以外的价值。原因在于我们有时对待宠物像对待人一样与它们进行交流,它们反过来给予我们安慰。

1.2女性健康

虽然,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饲养宠物有益于人的健康,但关于饲养宠物特别是饲养宠物犬对25-40岁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是宠物的种类很多,为什么单选择饲养宠物犬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饲养宠物犬的人数多,另外,狗的独特之处是它们即使不被关在笼子里或拴住也不会离开人,这是它们成为最流行宠物的另一个理由。人们经常把狗和猫亲切地称作伴侣动物,以此显示它们与人的亲密关系。

二是为什么本要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作为被试呢?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

目前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女性受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所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困难很多,由此引起的心理疾患也在所难免。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在就业、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压力都大大高于男性。再加上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让女性比男性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的更多的困难、麻烦,承受更重的心理负担。长期下来,她们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轻则焦虑难眠、寝食难安,重则出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有调查显示,女性身心健康受以下凸显的四大困扰。

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加重妇女的就业危机感。高收入、高风险的职业女性尤其是白领一族患上“疲劳综合症”,失眠、郁闷、浑身不适。

二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使女性感到有后顾之忧。比如,三资企业女职工普遍反映劳动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噪音、烟尘、化学毒物、电磁辐射等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加班加点严重、企业不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限制女工婚育、拖欠克扣工资、遭遇性骚扰等现象,为保住饭碗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但内心压抑。

三是部分地区社会治安不尽理想使女性缺乏安全感。某省妇联日前就做过专题调查,28.5%的女性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度,仅次于“社保”、“就业”,广大妇女渴望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

四是婚姻家庭矛盾困扰妇女身心。近年来,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上访增多,且家庭暴力有大幅上升和从低层次家庭向高学历家庭蔓延之势,不少女性或被拳打脚踢、烫水浇,甚至致残,有的虽无皮肉之苦,但遭受冷淡、精神折磨等隐性家庭暴力。身心虽饱受折磨,却羞于让外界知晓, 长此以往,多疑、封闭、莫名恐惧甚至陷入绝望,走向极端者或自杀或以暴制暴,酿成恶性案件。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年龄段,可以摒除年龄这个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将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探索饲养宠物犬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2研究方法

我们是通过央视资讯(CVI)获得研究样本的,我们对研究样本的要求是年龄在25-40岁的女性。CVI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采用CATI的方法,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031人,其中,1516人养有宠物犬(研究组),1515人不饲养任何宠物(对照组)。

3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组和对照组被试的人口统计学特点

对照组被试平均年龄为32.54(标准差为4.83)岁,研究组被试平均年龄为32.46(标准差为4.92)。

3.2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研究组与对照组被试在体育锻炼的频率、过去三个月内的就医次数、过去12个月内生病的天数、过去一个月内的睡眠质量、目前是否有任何影响到日常活动的医疗上的问题或残障 、自认的健康状况、自认的体能状况,是否存在差异。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这七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被试锻炼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过去三个月内就医的次数少于对照组;过去一个月内的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是否有任何影响到日常活动的医疗上的问题或残障上也优于对照组;此外,在自认的健康状况、自认的体能状况方面研究组也显著好于对照组;但在过去12个月内生病的天数这个问题上研究组却高于对照组。

3.3相关分析

表3是拥有宠物犬和在体育锻炼的频率、过去三个月内的就医次数、过去12个月内生病的天数、过去一个月内的睡眠质量、目前是否有任何影响到日常活动的医疗上的问题或残障 、自认的健康状况、自认的体能状况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拥有宠物犬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之间达到0.10显著水平的相关,它们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表明,拥有宠物犬的被试比不养宠物犬的被试进行体验锻炼的频率高。而拥有宠物犬和另外六个项目的相关均不显著。

3.4多重回归分析

在下面的回归分析中,我们控制了通常状况下与健康有关的一些变量(婚姻状况、最高学历、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

3.4.1是否拥有宠物犬与就医次数的关系

我们以就医次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之所以考察就医次数是因为,如果宠物主人就医的次数比不养宠物的人少,这可能意味着饲养宠物有利于节约国家医疗开支,从这一点而言,可能潜藏着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

4讨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饲养宠物犬的25-40岁女性的比同龄不饲养宠物的女性更健康。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组体育锻炼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饲养宠物犬的主人每天为照顾爱犬,要带它散步,逗其玩耍,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的活动。此外,宠物犬易于拥抱,有人发现,在轻拍爱犬时血压就会明显下降;有宠物犬存在时或与之进行交流都可暂时降低高血压和焦虑心情,有研究表明,饲养犬可让人们面对应激期间保持较安定心态,维持稳定的血压。不管是否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总之,饲养宠物犬对主人的就医次数是会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宠物拥有者去看医生的次数少,其使用的医疗资源也少,因而认为养宠物可为国家和个人节省医疗开支,而且节约的数额是可以估算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养宠物犬的空巢父母比不养宠物的空巢父母看医生的次数少,这是否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作为初次探索,显示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宠物犬和主人健康之间的关联。为慎重计,我们需要进一步采取干预和追踪的方法考察因果关系,搞清是拥有宠物导致更好的健康,还是健康的人才去饲养宠物。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在过去12个月内因为生病,所以在该上班、上学的日子里没有去的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整个研究的其它结论由些不符,我们发现两组在该项目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很接近,不知这种差异的显著性是否是由较大的样本量所导致,这有待近一步讨论。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